徵债的相关词: 徵状、徵用、徵税、徵债、徵收、徵问、徵信、徵发、徵数、徵求
徵债的意思:收债。《魏书·释老志》:“徵债之科,一準旧格。”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寺塔记上》:“韩干,蓝田 人,少时常为貰酒家送酒。王右丞 兄弟未遇,每貰酒漫游,干 常徵债於 王 家。”
徵债的拼音:[ zhǐ zhài ]
近义词的意思:
1、徵候:发生某种情况的迹象,征兆。郁达夫《迷羊》五:“电灯亮起来了,远远传来的旅馆前厅的杂沓声,大约是开晚饭的征候。”魏巍《东方》第五部第十一章:“敌人对我 白云岭 战略要点展开大规模进攻的征候越来越明显了。”杨朔《三千里江山》第三段:“瓦斯灯苗发了红,不似先前那么雪亮了,这是天明的征候。”
2、徵问:征召询问。《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今 淮南王 孙 建,材能高,淮南王 王后 荼、荼 子太子 迁 常疾害 建。建 父 不害 无罪,擅数捕繫,欲杀之。今 建 在,可徵问,具知 淮南 阴事。”
3、徵收:徵收有三重意思:“收取赋税”,“泛指收取”和“招收”。
4、徵拜:征召授官。《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 洛阳 北部尉,迁 顿丘 令,徵拜议郎。”《周书·裴宽传》:“武成 二年,徵拜司中大夫。”唐 刘长卿《送梁郎中赴吉州》诗:“但愁徵拜日,无奈借留何!”唐 韩愈《韶州留别张端公使君》诗:“已知奏课当徵拜,那復淹留咏白苹。”
5、徵兆:徵兆,读音zhēngzhào,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即将出现的迹象。
6、徵数:表示数目。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书记》:“契者,结也。上古纯质,结绳执契。今羌胡徵数,负贩记緡,其遗风歟!”
7、徵集:1.召集。《后汉书·韦彪传》:“徵集名儒,大定其制。”《元典章·诏令·登宝位诏》:“先帝奄弃天下,勋戚元老咸谓大寳之承既有成命,非与前圣宾天而始徵集宗亲设所宜立者比。”清 曾国藩《何君殉难碑记》:“至 霍山,徵集溃兵团勇三千餘人。”
8、徵召:征求召集。《汉书·元帝纪》:“今不良之吏,覆案小罪,徵召证案,兴不急之事,以妨百姓。”南朝 梁 陶弘景《周氏冥通记》卷一:“今所以相徵召者,一以助事佐事,二以受业治身。”《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上皇》:“听得 杨得意 举荐 司马相如,蒙朝庭徵召去了。”叶圣陶《寒晓的琴歌》:“他们夜间应人家的征召,当然没有练习的功夫;此刻是清晨,征召他们的人睡了,他们才得在那里豫备他们的功课。”
9、徵聘:1.谓征召诸侯聘问。《左传·宣公九年》:“春,王使来徵聘。夏,孟献子 聘于 周,王以为有礼,厚贿之。”杨伯峻 注:“徵聘者,示意 鲁 遣使往 周 聘问也。”
10、徵象:1.验证。南朝 宋 鲍照《<河清颂>序》:“臣闻善谈天者,必徵象於人;工言古者,先考绩於今。”唐 罗隐《谗书·解武丁梦》:“商 之道削也,武丁 嗣之,且惧祖宗所传圮坏於我……乃用假梦徵象,以活 商 命。”
11、徵信:考核证实;取信,凭信。唐 柳宗元《徵咎赋》:“再徵信乎策书兮,谓炯然而不惑。”清 方苞《台拱冈墓碣》:“豫为铭幽之文,其言视不肖子 苞 为可徵信於后世。”沉昌直《<柳溪竹枝词>序》:“故大之如二《雅》三《颂》,既在在为国故朝章所寄;小之即閭巷歌謡,所陈者不出一乡一里之间,而语本天真,事皆徵信,寥寥短章,亦实为一方志乘之所自出。”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篇:“志怪之作,《庄子》谓有齐谐,《列子》则称夷坚,然皆寓言,不足徵信。”
12、徵债:收债。《魏书·释老志》:“徵债之科,一準旧格。”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寺塔记上》:“韩干,蓝田 人,少时常为貰酒家送酒。王右丞 兄弟未遇,每貰酒漫游,干 常徵债於 王 家。”
13、徵发:谓征集调遣人力或物资。《史记·平準书》:“法既益严,吏多废免。兵革数动,民多买復及五大夫,徵发之士益鲜。”晋 干宝《搜神记》卷五:“今年国家有大事,出三将军,分布徵发。”宋 陈师道《后山丛谈》卷三:“自 五代 来,契丹 岁压境,及中国徵发,即引去。”清 杭世骏《质疑·诸史》:“观《周礼·大司徒》比閭族党之法,以及车马甲兵力役追胥,种种徵发,皆出於井田。”巴金《长生塔》:“就从这天起征发的命令下来了,成千成百的‘贱民’络绎不绝地象囚犯一般从山中、从海边给押到京城里来。”
猜你喜欢:
徵状的近义词、徵用的近义词、徵税的近义词、徵债的近义词、徵收的近义词、徵问的近义词
徵信的近义词、徵发的近义词、徵数的近义词、徵求的近义词、徵询的近义词、徵象的近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