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服的相关词: 畏法、畏景、畏服、畏怖、畏怯、畏怀、畏罪、畏缩、畏葸、畏食
畏服的意思:【词目】畏服【拼音】wèifú【释义】敬服【示例】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回:“大王居万乘之尊,享千里之税;士马精强,诸侯畏服;四时贡献,不绝于庭,此万世之利也。”
畏服的拼音:[ wèi fú ]
近义词的意思:
1、畏栗:畏栗是汉语词汇,读音wèilì,意思是畏惧战栗。
2、畏怯:畏怯,wèiqiè,汉语词汇,意思是害怕胆怯。
3、畏惮:畏惮,汉语词汇。拼音:wèidàn释义:1、畏惧。2、敬畏
4、畏忌:畏忌,是汉语词汇,解释为畏惧顾忌。
5、畏食:附近。
6、畏怖:《三国志·魏志·卫臻传》:“权恃长江,未敢抗衡,此必畏怖伪辞耳。”金王若虚《哀雁词》:“夫其畏怖之情,觳觫之态,可以想而知也。”李大钊《厌世心与自觉心》:“斯而可乐,人间更有何事足为畏怖?”
7、畏服:【词目】畏服【拼音】wèifú【释义】敬服【示例】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回:“大王居万乘之尊,享千里之税;士马精强,诸侯畏服;四时贡献,不绝于庭,此万世之利也。”
8、畏惧:畏惧,汉语词汇。拼音:wèijù指害怕。语出《战国策·秦策一》:“朞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9、畏罪:畏罪是汉语词汇,拼音weìzuì,指犯罪后担心遭到惩罚。
10、畏景:畏景,拼音wèijǐng,出自《广州王园寺伏日即事寄北中亲友》,夏天的太阳。
11、畏难:畏难,是汉语词汇,出自《庄子·让王》,解释为畏惧艰难。
12、畏怀:wèihuáiㄨㄟˋㄏㄨㄞˊ畏怀畏威怀德。《明史·郑赐传》:“二人协力剗弊,民以宁辑,苗僚畏怀。”清魏源《筹海篇》四:“外夷唯利是图,惟威是畏,必使有可畏怀,而后俯首从命。”
13、畏友:畏友属于汉语词汇,是指在道义上、德行上、学问上互相规劝砥砺,令人敬重的朋友。
14、畏葸:畏葸是一个词语,拼音是wèixǐ,释义为葸,畏惧。畏葸,畏惧,害怕。
15、畏光:眼睛怕见光,角膜、虹膜等发炎时都有这种症状。旧称羞明。
畏服造句:
1、所以,那些对死亡的力量感到恐惧、畏服的智慧生命将这种神秘、不可抗拒的力量冠以了死神之名,尽管不能肯定,他是否真实存在。
2、守边二十余年,辽兵畏服,不敢犯界,皆呼为杨六郎。
3、官吏横暴,人民畏服,末世之兆也。
4、因此一直以来谢启明对他都有一种畏服,在他面前,谢启明表现得特别的乖巧。
5、与羌豪往来,那羌豪见其多力,也并皆畏服,先帝时,曾入为羽林郎,又从中郎将张奂征羌,为军司马,转战有功。
6、太阳犹如一块普天下人们共同耿耿心头的伤疤,无时不再提醒着人们对信仰的畏服。
7、前有王振刘瑾,后有魏忠贤,都是皇帝宠信的时候权势滔天,天下畏服。
8、从这段出自吐蕃之口的话可以看到,吐蕃将其周边的天竺、大食、突厥、拔悉蜜等均列入了“莫不畏服俯首,彼此欢忭而听命差遣”之国。
9、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
10、从征刘勋,破黄祖,讨鄱阳,领乐安长,山越畏服。
11、高虎开口道,他见马肃举止沉稳,身后的羌人多畏服他,正所谓虎父无犬子,天子在雒阳为马腾等人备下的赏赐不少,这随行的百余名羌汉杂从,倒也是养得起的。
12、白马寺僧人不法,我久经耳有所闻,只因行远自迩,登高自卑,若不先将这出入宫帷的幸臣,狐假虎威的国戚惩治数人,威名不能远振,这班鼠辈,也不能畏服。
13、冯世江是个在日租界横行的流氓,自幼以心狠手黑著名,凡是惹着他的,他都要“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因此许多人都畏服他并尊他为首领。
14、或许,这就是人们面对强大力量时本能而生的畏服感。
15、日军当年在南京进行大屠杀的目的,就是要用“武力”迫使中国及中国人民“畏服”,放弃抵抗,屈膝投降。
畏服的诗句:
1、猾吏畏服《题洛阳县壁》
2、狙公畏服裳《赠送前刘五经映三十四韵》
猜你喜欢:
畏法的近义词、畏景的近义词、畏服的近义词、畏怖的近义词、畏怯的近义词、畏怀的近义词
畏罪的近义词、畏缩的近义词、畏葸的近义词、畏食的近义词、畏惧的近义词、畏惮的近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