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入的相关词: 掺入、掺掺、掺假、掺了、掺水、掺合、掺混、掺和、掺杂、掺兑
近义词的意思:
1、掺和:掺和,混杂。犹言参与、插手。
2、入套:落入圈套。
3、掺合:1.混杂。钱治安《一次支委会》:“只好找些野菜来熬菜喝汤。有时野菜不多,就掺合着一些不知名的野草一起下锅。”
4、掺假:掺假,读音chānjiǎ,是汉语词语,意思为在真的东西里面混入假的东西。
5、入口:1.进入嘴中。
6、入网:指手机、寻呼机等加入某个通信网,也指计算机加入某个网络。
7、入住:住进去:小区八月竣工,年底~。代表团抵京后,~北京饭店。
8、掺杂:掺杂是指多种物质混杂在一起,在化工、材料等领域中,掺杂通常是指为了改善某种材料或物质的性能,有目的在这种材料或基质中,掺入少量其他元素或化合物。掺杂可以使材料、基质产生特定的电学、磁学和光学等性能,从而使其具有特定的价值或用途。
9、入声:入声是古汉语的四声之一,平仄中的三个仄调之一。入声韵尾由三种不同的塞音韵尾[-p̚],[-t̚],[-k̚]构成。入声字读音短促,一发即收。入声字音是无声除阻音,是有成阻和持阻阶段,但最后没有爆发的塞音。“平声者哀而妄,上声者厉而举,去声者清而远,入声者直而促。”入声在汉语的保留情况及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入声在粤语、闽南语、海南话、客家语、部分赣语,完整保存韵尾三分[-p̚],[-t̚],[-k̚]。大部分赣语保留两种韵尾[-t̚]和[-k̚]。在吴语、大部分江淮官话、徽语、晋语、闽东语、莆仙语和极少数西南官话中合并为喉塞韵尾[-ʔ]。在部分江淮官话、闽中语、新湘语、闽北语中保留独立调值。日语将入声的痕迹保存至今,但其韵尾已独立成另一个音节。相比,韩语、越南语入声字的发音,更接近现代南方汉语的发音。现代官话(除江淮官话)的特征之一是古汉语的入声消失。以失去入声的官话(包括普通话)为母语者,不经训练不能分辨入声字。由于部分原属仄声的入声字被派进平声,所以官话使用者较难判断唐诗宋词中的平仄韵律。官话各方言入声消失的进程并不一致,总体来说,是先归并,再变成喉塞音[ʔ],后喉塞音脱落,最后并入其他调。这一过程始于唐宋间的燕云十六州,元朝官话已无入声。入声未随南宋灭亡而消失,至今仍广泛存在于南方各方言(除绝大部分西南官话)和北方晋语中。
10、掺掺:掺掺(xiānxiān)意思是女手纤美貌。〔~~〕形容女子手的纤美,如“~~女手”。(掺)
11、掺兑:解释:把成分不同的东西混合在一起,如:把白面和玉米面掺兑在一起蒸丝糕。
12、入侵:入侵是指在非授权的情况下,试图存取信息、处理信息或破坏系统以使系统不可靠、不可用的故意行为。网络入侵(hacking)通常是指具有熟练地编写和调试计算机程序的技巧,并使用这些技巧来获得非法或未授权的网络或文件访问,入侵进入公司内部网的行为。
13、入嗣:指本宗族无子方由多子方来承嗣(俗称顶嗣)。嗣即继承。
14、入关:汉语常用词汇。
掺入造句:
1、研究表明,作为混凝土的掺入材料,钢纤维的体积率和长径比对层布式钢纤维混凝土弯拉强度均有显著性影响,尤其是钢纤维长径比。
2、和面:将面粉掺入开水,拌和揉成面团,搓成长条,抵成剂子,用面杖擀成圆形面皮待用。
3、现场戏剧表演中艺术家掺入绘画、雕塑和摄像等形式的综合艺术。
4、当甜蜜里掺入苦涩,爱情就有了重量。
5、掺入硫酸盐类的活性骨料界面区孔隙率比掺入氯盐类要大出很多,而对于非活性骨料界面区的孔隙率,两种盐类对其影响不大。
6、贴士:可以把胡萝卜切丝掺入意大利面条沙司和松饼面。
7、将浓浓的亲情掺入腊八粥,翻腾快乐;把甜甜的爱情投入腊八粥,洋溢幸福;将暖暖的友情加入腊八粥,沉积好运。腊八节到,祝身体健康,心情愉快。
8、离子晶体中掺入过渡金属离子的电子振动激光器,是一类新型的可调谐高功率红外固体激光器。
9、我们制造的布中掺入了一种特殊的防雨化学材料。
10、为了提高稀浆封层的使用效果,将磨细橡胶粉掺入稀浆混合料中作为填料使用。
11、在普通混凝土中掺入一定比例的白乳胶,形成白乳胶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其具有优良的路用性能。
12、采用室内试验和现场原型试验,对辽河石佛寺水库库区内掺入水泥后粉细砂的特性进行了研究。
13、那可意味着大声咀嚼生海马或是煮过熟了的已受精鸭蛋,虽然避开了掺入次级品的鸡胸肉。
14、显微镜检查掺入原料,如羽毛粉,血粉等。
15、研究发现随着在黄台电厂贫煤中掺入煤种的变化及各单煤掺配比例的不同,混煤的燃烧特性也不相同。
猜你喜欢:
掺入的近义词、掺掺的近义词、掺假的近义词、掺了的近义词、掺水的近义词、掺合的近义词
掺混的近义词、掺和的近义词、掺杂的近义词、掺兑的近义词、入住的近义词、入关的近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