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塾的相关词: 书符、书记、书契、书籍、书迹、书师、书丹、书桌、书手、书写
书塾的意思:学塾是私学的一种,是古代青少年真正读书受教育的场所,学塾一般都是地方或私人所办,因此清代学塾发达,遍布城乡。塾师多为落第秀才或老童生。学生入学年龄不限。自五六岁至二十岁左右的都有,其中以十二三岁以下的居多。学生少则一二人,多则可达三四十人。
书塾的拼音:[ shū shú ]
近义词的意思:
1、书理:犹文理。《红楼梦》第八四回:“且下句找清上文,方是书理。”《儒林外史》第四十回:“拣那认得字多的兵选了十个,託 沉先生 每日指授他些书理。”
2、书童:旧时侍候主人及其子弟读书并做杂事的未成年的仆人。
3、书桌:书桌,指供书写或阅读用的桌子,通常配有抽屉,分格和文件架。
4、书迹:1.见“书跡”。
5、书斋:书房。
6、书丹:刻碑前用朱笔书写碑上的文字,泛指书写碑上的文字。
7、书契:书契是正面写字、侧面刻齿以便验对的竹木质券契,是一种有契约性质的文书;它亦指文字。
8、书课:1.书载官吏考绩。
9、书籍:书籍,是指装订成册的图书和文字,在狭义上的理解是带有文字和图像的纸张的集合。广义的书则是一切传播信息的媒体。不过有些人认为图书一词是“河图”与“洛书”的简称。
10、书痴:专注于书籍者;书呆子。
11、书院:书院是中国古代民间教育机构。开始只是地方教育组织,最早出现在唐朝,正式的教育制度则是由朱熹创立,发展于宋代。原由富室、学者自行筹款,于山林僻静之处建学舍,或置学田收租,以充经费。当时,著名的书院有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江西上饶的鹅湖书院、湖南衡阳石鼓山的石鼓书院、河南登封太室山的嵩阳书院等。后由朝廷赐敕额、书籍,并委派教官、调拨田亩和经费等,逐步变为半民半官性质的地方教育组织。仁宗庆历年间,各地州府皆建官学,一些书院与官学合并。神宗时,朝廷将书院的钱、粮一律拨归州学,书院一度衰落。
12、书写:书写,指写;抄写。称抄书小吏。犹抒泻。语出《后汉书·樊宏传》:“宏所上便宜及言得失,辄手自书写,毁削草本。”
13、书师:词语解释犹塾师。汉时教初学的教师。《汉书·艺文志》:“汉兴,闾里书师合《苍颉》、《爰历》、《博学》三篇,断六十字以为一章,凡五十五章,并为《苍颉篇》。”《南史·隐逸传上·顾欢》:“﹝顾欢﹞闻吴兴东迁邵玄之能传五经文句,假为书师,从之受业。”王国维《观堂集林·汉魏博士考》:“汉时教初学之所,名曰书馆。其师名曰书师。”
14、书手:书手是一个词语,意思为古代从事书写、抄写工作的书吏。
15、书城:书籍环列如城,言其多。
书塾造句:
1、这里捐赠义田办书塾的碑文,很有教育意义。
2、这件事,对于信王府来说,只是一桩小事情而已,信王和王妃也都没有再过问,而朱昌在这之后,也不得不回到了书塾,继续念他的‘四书五经’。
3、这类如此神秘的东西,凌风是极为感兴趣的,但是师傅的书塾里并没有这类典籍。
4、在房间里又休养了三天,朱昌不得不回书塾读书了。
5、没错,是书塾,明天就给你安排去。
6、这天,张铁牛从书塾放学回家,途中发现一处围满了人群,人声鼎沸抱着好奇的心理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处卖艺的,热闹非常。
7、苦着一张小脸,朱昌在王府里面专供朱家孩子读书的书塾里,无精打采地念叨着这三字经。
8、宁母所说的大伯,便是宁家村唯一的书塾先生,也是宁家人,是个落魄秀才,一直对宁无缺很照顾,宁无缺一身所学,全是宁风所教。
9、又像书塾里的小学生会描几个字、背几句诗,怎么就敢说能通文了!普通人里面随便说说还行,到行家面前,像什么?怪道惹人嘲笑呢!她不觉把脸羞红。
10、日本人来了后,爷爷为了防备为一,专门改建了书塾,秘建了这一设施,作为危急时儿女们的逃生之路,不想还真派上了用场。
11、二十五年来,位于书塾的出版培训中心向英国和海外的出版业者提供了物有所值的高质量培训。
12、洛刀没有上过书塾,他不认识字,秘籍上的文字自然也是一个都看不懂的。
13、次日,张铁牛因为受了重伤无法照常去书塾上学,只好窝在家中修养。
14、一间四周窗户洞开,光线明亮的书塾里,一位身着蓝衣、头发花白的老先生正踱着方步,一边来回走动,一边对堂下坐着的十几个少年讲解《洛神赋》的精义。
15、它原名书塾培训中心,是一家教育慈善机构,诚挚服务于想在出版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人们。
书塾的诗句:
1、书塾在其左《废宅叹》
2、山好邻书塾《送紫阳赵山长治台叟三首》
猜你喜欢:
书符的近义词、书记的近义词、书契的近义词、书籍的近义词、书迹的近义词、书师的近义词
书丹的近义词、书桌的近义词、书手的近义词、书写的近义词、书城的近义词、书理的近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