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腔的相关词: 声柱、声浪、声音、声誉、声符、声势、声韵、声色、声息、声讨
声腔的意思:声腔,是区分汉族戏曲艺术中不同品种的称谓。声腔是戏曲中的一个专用名词。一般是把戏曲中某些音乐和演唱相类似的腔调称为一种声腔,或归为一个声腔系统。中国古典戏分北杂剧和南戏两派,由于流传地域不同,逐渐形成昆山腔、弋阳腔、皮黄和秦腔等四大声腔。一种声腔流传各地,同当地剧种结合,或同各地的语言、音乐相结合,又产生出支派。如昆腔就发展出北昆、川昆、湘昆等共称昆腔系统。
声腔的拼音:[ shēng qiāng ]
近义词的意思:
1、声符:即声旁。
2、声调:声调是音节的高低升降形式,它主要是由音高决定的。音乐中的音阶也是由音高决定的,可以用音阶来模拟,学习声调也可以借助于自己的音乐感。但要注意声调的音高是相对的,不是绝对;声调的升降变化是滑动的,不像从一个音阶到另一个音阶那样跳跃式地移动。声调的高低通常用五度标记法:立一竖标,中分5度,最低为1,最高为5。普通话有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3、声色:声色,汉语词汇。指淫声与女色;美好的声音与颜色等。语出《礼记·月令》:“﹝仲夏之月﹞止声色,毋或进。”
4、声讨:公开谴责:愤怒~侵略者的暴行。
5、声誉:shēnɡyù(声誉)声望名誉。《史记·三王世家》:“‘臣不作福’者,勿使行财币,厚赏赐,以立声誉,为四方所归也。”唐骆宾王《答员半千书》:“而欲图侥幸于权重之交,养声誉于众多之口。”清唐孙华《送吴振西北游》诗:“望实如君真不愧,即看声誉动公卿。”吴晗《他们走到了它的反面》:“他是一个新诗人,散文作家,古典文学的研究者,在社会上有很高的声誉。”秦牧《艺海拾贝·茅台、花雕瓶子》:“中国有声誉卓著的‘八大名酒’。”
6、声柱:由多个高、低频扬声器有机地排列成柱状的扬声器组合。
7、声势:声势,汉语词汇。拼音:shēngshì即名声、威望和气势。
8、声息:声息,拼音shēngxī,指消息,信息:声息不通。
9、声波:能引起听觉的机械波。频率在20—20000赫之间,一般在空气中传播,也可在液体或固体中传播。
10、声呐:利用声波在水中的传播和反射来进行导航和测距的技术或设备。[英sonar]
11、声容:出自于明末清初文学家李渔的戏曲著作《闲情偶寄》。李渔《声容部》是男性眼光对女性的一种审美,作为旁观者的审美,比女性自家审美更具权威性,古人云“士为知己死,女为悦者言”。
12、声韵:1.音韵(汉字音节中声、韵、调的总称);声音。
13、声源:振动着的发声物体。
14、声学:物理学的分支学科。研究声波的产生、传播、接收以及声波和其他物质相互作用的规律和应用。
15、声音:声波通过听觉所产生的印象:~大。他听见了敲门的~。报纸反映了群众的~。
声腔造句:
1、计算结果表明,由于隔声罩内声腔与结构振动的相互作用,考虑声固耦合后,隔声罩透射损失曲线峰值较多。
2、福建省艺术研究所戏剧创作研究室主任林瑞武表示,闽剧的音乐声腔等都是建立在方言的基础上,其文化内涵和戏曲的韵味也包含在其中。
3、据他了解,目连戏的唱腔是中国最为古老的声腔之一,是“杂白混唱,一唱众和,锣鼓助节”的曲牌体音乐。
4、地方语言紧密结合,逐渐形成了这一包括“高”、“低”、“昆”、“乱”四大声腔,唱白用中州韵、富有本地特色的剧种。
5、明中叶以后北曲衰微,南曲诸声腔兴起,舞台时尚与审美风尚遂随之大变。
6、巴陵戏用中州韵、湖广音结合湘北方言演唱,声腔以弹腔为主,兼唱昆腔和杂腔小调。
7、发音方法是闭塞,也就是说通过阻碍空气在声腔流动来发音。
8、虽然不能唱子喉,但红线女的一些腔口还是深深影响着其学生,如“红腔”里的二黄、反线中板是子喉平喉共用的又如某些发声位置,如何打开声腔等等。
9、主要声腔是正线和西皮、二黄,还有少量花腔与杂调,唱、白沿袭中州音韵,男女异声同调,男唱真嗓,女唱假嗓。
10、昆腔是几大戏曲声腔之一,在明代发展很快。
11、云梦戏迷杨学兵当场以戏会友,“搜孤救孤”声腔浑厚如虎啸山林,气势不输名家。
12、昆剧是一种戏曲声腔、剧种、简称昆腔、昆曲或昆剧。
13、从兴国州域龙虎道教音乐与民俗形态切入,以“龙虎道乐”中的五大声腔为依据,全面考察该乐种“阴阳”二律的辩证思维方法。
14、此外,京剧、川剧、婺剧、桂剧、湘剧、祁剧、赣剧等剧种中仍然保留着昆曲的部分剧目、声腔和曲牌。
15、汉剧的声腔以西皮、二簧为主,兼有吹腔、杂曲、小调。
猜你喜欢:
声柱的近义词、声浪的近义词、声音的近义词、声誉的近义词、声符的近义词、声势的近义词
声韵的近义词、声色的近义词、声息的近义词、声讨的近义词、声控的近义词、声源的近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