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调的相关词: 笔耕、笔套、笔盒、笔端、笔帽、笔债、笔记、笔资、笔算、笔立
笔调的意思:笔调,指文章的格调;文章的风格。语出瞿秋白《序言》:“鲁迅杂感的特点,在那时特别显露那种经过私人问题去照耀社会思想和社会现实的笔调。”
笔调的拼音:[ bǐ diào ]
近义词的意思:
1、笔簪:笔簪bǐzān犹簪笔。谓掌皇帝起居注的侍臣插笔于耳旁以备随时记事。宋·赵抃《过铁山铺寄交代吴龙图》诗:“三院笔簪曾对直,两川兵印复交承。”
2、笔算:用笔写出算式或算草来计算。
3、笔尖:笔尖,指笔的写字的尖端部分。语出元王恽《滕王蝶蚁图》诗之三:“粉香金翠梦能甜,细写春悰入笔尖。”
4、笔盒:放笔的盒子。如:塑料笔盒。
5、笔资:旧时称写字、画画、做文章所得的报酬。
6、笔记:笔记是写作体裁,一卷书没有固定主题,一段写天文,下一段可以是写狐狸故事,是一种作者个人的“随笔”或“杂记”性质之文学。笔记体的著作在中国古典典籍中为数众多。笔记体著作起源于唐代,在宋代最繁荣。
7、笔次:笔次,拼音是bǐcì,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用笔写作之际。
8、笔耕:指写作:~不辍。勤于~。
9、笔立:笔立,读音为bǐlì,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直立。
10、笔据:笔据bǐjù字据。《老残游记》第十八回:“随手翻案,检出魏谦笔据两纸。”《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何况又是出了笔据给他的。”鲁迅《彷徨·孤独者》:“我父亲死去之后,因为夺我屋子,要我在笔据上画花押。”
11、笔帽:笔帽,指为了保护铅笔尖或水性笔、油性笔中的墨汁蒸发保护装置,并且有装饰作用。由于笔帽的设计还有便于携带的用处。笔帽俗称:笔盖。又称:笔套。
12、笔套:笔套,拼音bǐtào,指.即笔帽用以保护笔头的套子。
13、笔端:笔端,汉语词汇。拼音:bǐduān指笔头。钢笔、毛笔等用以写字、作画的部分。亦泛指书画诗文作品。语出《韩诗外传》卷七:“是以君子避三端:避文士之笔端,避武士之锋端,避辩士之舌端。”
14、笔胆:bǐdǎn注音ㄅㄧˇㄉㄢˇ自来水笔笔杆内贮存墨水的橡皮囊。也叫笔囊。鼻胆 吡噉 逼惮 鄙诞钢笔的出水工具,内有吸水管
15、笔润:犹润笔。指写字、作画、撰写文章的报酬。郭沫若《王昭君》第一幕:“我为尊重我的艺术起见,要请求些笔润,她也怎能说我是卑鄙!
笔调造句:
1、的六分半书,无非是以楷、行、草书为基础,再揉入隶篆古籀诸体笔调,从而独具一格,别开生面罢了。
2、这个犀利的评论家,总是以冷嘲热讽的笔调批评时事。
3、马尔罗把***想象为“青铜皇帝”,以神谕般的笔调宣称,“欧洲持续的活力正在枯涸,而中国时代已经开始”。
4、那些心怀温柔刻下的笔调,一个少年的轮廓,嚣张地肆意在心头,那是每个暗恋的孩子都会做的程序,相当矫情地为喜欢的人取个代号。
5、他写有《论私》一文,以嬉笑怒骂的笔调,揭示天有私、地有私、日月有私,乃至帝后臣子、寡妻贞妇都有私。
6、感情是一种巨大的力量,正如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指出的:“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
7、夏天,花儿又用彩笔的笔调画出美丽的风光。
8、这首诗笔调清新明快,深受读者的喜爱。
9、另一个革命党人林觉民几年后写给妻子的遗书凄切动人,颇具文学色彩,相比之下,吴樾写家书时的笔调要平淡得多。
10、她给他的复信写的多少似乎带有摸棱两可的笔调。
11、可巴人却不作如是观,他认为:杂文的存废,不在于杂文的体裁、风格与笔调,如果,这世上不缺乏战士,则总会随兴所至,拿起这杂文的武器来。
12、在项羽的自身个性对比上,司马迁也是用不同笔调加以渲染,时而言语呕呕,时而叱咤喑呜。
13、总而言之,他所理解的“浮世绘”,实际上是一出出“尘世绘”、“民间绘”,他用简约的笔调勾勒着基层生活的轮廓和背景。
14、的确,这位美国最受人喜爱的作家的探索精神、爱国热情、浪漫气质及幽默笔调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15、这本书以柔懦的笔调渲染了残疾人的痛苦。
笔调的诗句:
1、彩笔调高追汉代《赠蔡内翰九逵》
2、好留彩笔调清平《都城初秋和赵京府》
猜你喜欢:
笔耕的近义词、笔套的近义词、笔盒的近义词、笔端的近义词、笔帽的近义词、笔债的近义词
笔记的近义词、笔资的近义词、笔算的近义词、笔立的近义词、笔簪的近义词、笔触的近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