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役的相关词: 赋值、赋分、赋铭、赋性、赋存、赋别、赋诗、赋闲、赋税、赋有
赋役的意思:赋税和徭役。
赋役的拼音:[ fù yì ]
近义词的意思:
1、赋税:赋税指田赋及各种捐税的总称,依照法律或习俗征收的款项,尤指应付给政府的费用。
2、赋声:善于辞赋的名声。
3、赋分:天赋;资质。唐 温庭筠《开成五年秋以抱疾郊野因书怀奉寄殿院徐侍御一百韵》:“赋分知前定,寒心畏厚诬。”宋 岳飞《辞少保第四札》:“臣赋分譾薄,窃恐别招谴责。”金 元好问《行斋赋》:“赋分在人,如物有常。”
4、赋予:赋予意指给予,交给,寄托(重大任务、使命等)。旧时指农业税。
5、赋性:天性;生来就具有 的个性。
6、赋役:赋税和徭役。
7、赋敛:赋敛,汉语词汇。拼音:fùliǎn释义:1、.田赋;税收。2、.征收赋税。
8、赋闲:赋闲,指没有职业在家闲着;失业在家。晋人潘岳有《闲居赋》,因而后人便把没有职业的“闲居”叫做赋闲。
9、赋值:将某一数值赋给某个变量的过程,称为赋值。
10、赋形:【词语】:赋形【注音】:fùxíng【释义】:1.谓赋予人或物以某种形体。2.谓模拟形体。
11、赋畀:给予。特指天赋的权利。
12、赋铭:辞赋和铭文。
13、赋存:蕴藏和储存量(泛指矿藏);赋予其存在的条件;存在形式、相态等。
14、赋有:具有(某种性格、气质等):劳动人民~忠厚质朴的性格。
15、赋诗:赋诗汉语词汇。拼音:fùshī.释义:吟诗;写诗。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上来作比喻或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赋役造句:
1、及边事吃紧,军费开支陡然增加,对人民的征敛就愈其苛重:国家自陕西用兵以来,赋役烦重。
2、唐代赋役令中对“蕃胡”徵收货币税并非因为“商胡”的经营性质,税银羊的对象主要也不是“商胡”。
3、其广南小州,有试秩通判兼知州者,职掌倅贰郡政,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4、监军沮授上前说道,主公,这几年来讨伐公孙瓒,连年兴兵,百姓疲惫不堪,仓库无有积蓄粮草,赋役十分沉重。
5、而中国“秦制”以后赋役制度的基础在于,皇权是一切“子民”人身和财产的最终所有者、支配者。
6、明朝嘉靖年间,是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最后一个中兴事前,而明世宗,严以驭官,宽以治民,整顿朝纲、减轻赋役,对外抗击倭寇。
7、师出历年,百姓疲弊,仓庾无积,赋役方殷,此国之深忧也。
8、特别登记丁、中男口和合已受田数,与封建国家重视赋役、兵源和执行均田制有关。
9、但是,雍正年间实行的赋役改革与限制绅权,使世家大族与士绅阶层的特权逐渐被剥夺。
10、他不知道,管事人凭本子向他表明,依照他的意志租金已减少三分之一,同时本地的赋役却增加了一半。
11、清初赋役制度沿袭明末“一条鞭法”,但在实际推行过程中却是多种赋役制度并行。
12、在这一过程中,贡纳、兵役、赋税始终是政府对少数民族征发赋役的主要形式。
13、第一部分,考述清代的赋役全书的纂修过程及其地位。
14、捐千金,创义团,储公廪,在合族内部对鳏寡孤独实行集体救济,对婚丧祭祀赋役的费用,“一切通其有无”。
15、地方志里当然不只有数据,那些由迁徙重新完成的土地资源占用,潜江县“占田多者皆流寓豪恣之人,土著者反为其佃仆,贫弱受累,赋役不均”。
赋役的诗句:
1、下车宽赋役《送别探得南字》
2、赋役敢诛求《瑞安县咏怀》
3、赋役平均军食足《送李去病杨元老》
4、赋役忽惊骇《喜雨》
5、赋役烦且亟《简同年刁时中俊卿》
6、识字粗堪供赋役《观村童戏溪上》
7、齐民逃赋役《送灵师》
8、泉民困赋役《送真右史守泉》
9、摊令赋役均《客》
10、尽解供赋役《投宿山家》
11、井法开赋役《读书三首》
12、赋役稀少聊偷安《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出山》
13、一身无赋役《渔父》
14、赋役悬高卑《至正壬辰之春余卧病始起遭时多故奔走山谷间》
15、奈何迫赋役《访吴式贤归赋诗复以未用韵成篇如前数》
猜你喜欢:
赋值的近义词、赋分的近义词、赋铭的近义词、赋性的近义词、赋存的近义词、赋别的近义词
赋诗的近义词、赋闲的近义词、赋税的近义词、赋有的近义词、赋于的近义词、赋畀的近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