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十行的近义词: 目下十行、五行并下、过目成诵、字斟句酌、一挥而就、十行俱下、一目数行、不假思索
一目十行的反义词:老牛破车、蜗行牛步、逐字逐句、慢条斯理
一目十行的意思:“一目十行”是一条成语,形容看书的速度很快,据说梁代的简文帝就是“读书十行俱下”的。但是清代的阮元却赞成“十目一行”。阮元编印过不少书,常常请一个叫严杰的人帮他校对,阮元写了一首诗送给他:“严子精校雠,馆我日最长,校经校文选,十目始一行。”校雠就是校对;“馆”是借住的意思,严杰当时是住在阮元家里的。校对时最要紧的是细心,如果片面求快,有些错字就容易忽略过去了。“一目十行”是一条成语,形容看书的速度很快。出自《梁书·简文帝纪》。
一目十行的拼音:[ yī mù shí háng ]
近义词的意思:
1、一叶迷山:意指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2、一目数行:一目数行,成语,作谓语、状语,犹一目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出自清·钮琇《觚剩续编·英豪举动》:“熊公廷弼当督学江南时,试卷皆亲自批阅。阅则连长几于中堂,鳞摊诸卷于上,左右置酒一坛,剑一口,手操不律,一目数行。”
3、一命归阴:意指死亡,多用作谓语。清·俞万春《荡寇志》第99回:“兰生一铜人横扫过去,打着穆春腰肋,一命归阴。”
4、一声不响:一声不响指不发出一点声音,静悄悄的,很安静。曾朴《孽海花》第31回:“仿佛菊笑一声不响的闪了进来,像猫儿戏蝶一般,擒擒纵纵地把自己搏弄。”
5、一文不名:一文不名,成语,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一个钱都没有。形容非常贫困。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佞幸列传》:“(邓通)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6、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7、目下十行:目下十行是个成语,基本释义是形容看书速度极快。
8、一彼一此:一时那样,一时这样。指局势或情况等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9、过目成诵:看一遍就能背诵。形容记忆力很强。《宋史·刘恕传》:“恕少颖悟,书过目即成诵。” 成诵:能背诵出来。
10、一龙一猪:一龙一猪(yīlóngyīzhū):一是龙,一是猪。比喻相似的两个人,高下判别极大。出于唐·韩愈《符读书城南》。
11、一枕邯郸:比喻虚幻的梦想。同“一枕黄粱”。
12、不假思索:意义: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是中性词例句:他不假思索地说出了这个答案。
13、五行并下:五行文字一并看。形容读书速度快。
14、字斟句酌:字斟句酌意为对每一字、每一句都仔细斟酌、推敲。形容说话或写作的态度十分慎重。出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宋儒积一生精力,字斟句酌,亦断非汉儒所及。”
15、十行俱下:十行俱下也称一目十行。来源于有关萧纲年轻时读书速度惊人的记载。一眼同时看十行文字。形容读书敏捷。睿:明智,通达。
一目十行造句:
1、这不是那种可以"一目十行"的书,这篇书评也不是。
2、我阅读速度非常快,一目十行对我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
3、有些文稿,我可以一目十行,但有些则是需要字字精读。
4、你看四大名著的时候一目十行,随便浏览的话无异于囫囵吞枣,是没有效果的。
5、这种用来一目十行的书肿么就成了畅销书啊?
6、他看书是一目十行,速度特别快,但只是看热闹,学不到什么知识。
7、看英文版分析报告,俺一目十行的好本事全白瞎了。
8、他看书一目十行,囫囵吞枣,书虽看了很多,但收获很小。
9、黛玉笑道:只许你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了么?
10、多么渴望我能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多么渴望我是天才…
11、暑假过后,顶着风吹日晒,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学校,这里的气候干燥如故,一阵风吹来,疲惫消失的无影无踪,路过校门口的时候发现墙上张贴了新的公告,粗枝大叶的我一目十行,不求甚解,直奔宿舍而去。
12、他能一目十行地看书。
13、你读书虽然一目十行,不过我看你是食而不知其味。
14、别以为他可以一目十行,他只是先把公事作一个粗略的分类罢了,并未细看。
15、这电视字幕闪得这么快,除非我能一目十行,否则怎能看得清楚?
猜你喜欢:
一点一滴的近义词、一彼一此的近义词、一龙一猪的近义词、一枕邯郸的近义词
一事无成的近义词、一则以惧的近义词、一声不响的近义词、一叶迷山的近义词
一命归阴的近义词、一文不名的近义词、一饥两饱的近义词、一襦五袴的近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