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之不预的相关词: 言听计从、言中事隐、言不由衷、言不尽意、言而有信、言从计听
言之不预的意思:言之不预(yánzhībùyù):没有事先通知、提醒。出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七。
言之不预的拼音:[ yán zhī bù yù ]
近义词的意思:
1、言中事隐:言中事隐(yánzhōngshìyǐn):指言语虽然委曲却中正不偏,论事虽然放纵却隐藏着精深的道理。出自《易·系辞下》。
2、言不尽意:言不尽意(yánbùjìnyì):情意曲折深远,言语难以全部表达。常用于书信末尾,表示说的话没能把意思都表达出来。出自《易·系辞上》
3、言不由衷:言不由衷,由:从;衷:内心。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指心口不一致。出处:信不由中,质无益也。《左传·隐公三年》杨伯峻注:“人言为信,中同衷。”
4、言行相符:言行相符,成语,作谓语、定语、宾语,意思是说的和做的相符合。出自南朝·梁简文帝《与刘孝仪令》:“言行相符,始终如一。”
5、言者无罪: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
6、言而有信:“言而有信”,成语,意思是出处:《论语·学而》第七章: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7、言从计听: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同“言听计从”。
8、言不及私:言谈之中不涉及个人私事。常常用来比喻为官忠心,一心为国。语出《晋书·王湛传》。
9、言颠语倒:言颠语倒,成语,作谓语、定语、状语,解释:说话颠三倒四。出自《群音类选·〈绣襦记·蝎蛇炽恶〉》:“他是老年人,言颠语倒,不可认为闻言心旆摇。”
10、言听计从:说的话和出的主意都采纳照办。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
11、言归于好:言归于好,汉语成语,作谓语、定语、宾语。言:句首助词,无义;归于:回到;好:和好。指彼此重新和好。出自《左传·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12、言清行浊:言清行浊,成语,作谓语、定语。清:清高;浊:浑浊,指低下。说的是清白好话,做的是污浊坏事。形容人言行不一。出自唐·李虚中《命书》卷中:“言轻行浊,执不通变。”
13、言不顾行:言不顾行,成语,作谓语、宾语、定语,意思是说话与行事不相符合。出自《孟子·尽心下》:“言不顾行,行不顾言。”
14、言听计用: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同“言听计从”。
15、言语高低:【名称】言语高低【拼音】yányǔgāodī【解释】指说话没分寸,冲撞别人。【事例】别在意他的~,不与他一般见识。【近义词】言高语低【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说话
言之不预造句:
1、D也压根不想和他混在一起,说这话不过是勿谓言之不预也。
2、一切犯罪分子必须限期坦白自首。否则将受到严惩,勿谓言之不预。www.363233.com
3、勿信汝之所闻所见,莫谓言之不预也!
4、教老贼备好棺木千口,洗颈就戮,勿谓言之不预也!
5、限文到一月内肃清,如逾限不能荡平,定分别酌予惩处,勿谓言之不预也。
6、我乃车迟国虎力大王,今日受蛟魔王相邀特来一助,尔等若是旦知好歹,便赶紧弃械投降,不然血染龙宫,可就不要怪我言之不预!
7、一年后未经帝国皇帝加冕者,一律视为异端,帝国将进行讨伐,勿谓言之不预。
8、这是我们共产党人的衷心劝告,“勿谓言之不预也”。
9、被我教训一次还不吸取教训,勿谓言之不预,那就别怪我不给你面子,于是接着说:“好的,那请问严总,我这个部门是后勤部门还是销售部门?”。
10、歌少爷客气了,不过,我长年与凶兽生死厮杀,出手向来很重,歌少爷虽然尊贵,但我也不会留手的,勿谓言之不预。
11、倘有不法之徒,胆敢阴谋捣乱,本府本处言出法随,勿谓言之不预。切切。
12、奴隶军,你们听着!速速退出黄沙岭三百米开外,否则,后果自负,勿谓言之不预也!
13、不要被书名迷住双眼,勿谓言之不预!新人新文,有生系列。
14、公子何必强人所难,希望以后莫要怪奴家言之不预就是了。
15、一切犯罪分子必须限期坦白自首。否则将受到严惩,勿谓言之不预。
猜你喜欢:
言听计从的近义词、言中事隐的近义词、言不由衷的近义词、言不尽意的近义词
言而有信的近义词、言从计听的近义词、言归于好的近义词、言由衷发的近义词
言颠语倒的近义词、言大非夸的近义词、言行相符的近义词、言不及私的近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