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豕涉河的近义词: 三豕渡河
三豕涉河的意思:出处: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传》用法:作宾语、定语;指文字刊印讹误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夏到晋国去,路经卫国时,听到一个人正在读史书:“晋国的军队三豕涉河。”子夏就去纠正他:“你读错了,不是三豕是己亥,因为己与三、亥与豕字形相象。”后来那人到晋国核对,晋国军队果然是己亥年过的河成语示例:请不要犯三豕涉河的错误。
三豕涉河的拼音:[ sān shǐ shè hé ]
近义词的意思:
1、三豕渡河:比喻文字传写或刊印讹误。
2、三思而行:三思而行(sānsīérxíng)拼音:sānsīérxíng简拼:ssex解释:三:站在我你他的角度上,思:思考。而:然后。行:行动。
3、三管齐下:比喻做一件事从三个方面同时进行或三种方法同时使用。
4、三尺童蒙:三尺童蒙(sānchǐtóngméng)指年幼还不太懂事的儿童。唐·李白《醉后赠从甥高镇》:“时清不及英豪人,三尺童儿重廉蔺。”【示例】:今得先生,人皆仰望。虽~,亦谓彪虎生翼,将见汉室复兴,曹氏即灭矣。★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
5、三日新妇:旧时过门三日之新妇,举止不得自专。因以喻行动备受拘束者。
6、三省吾身: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曾参勤奋好学,深得孔子的喜爱,同学问他为什么进步那么快。曾参说:“我每天都要多次问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力?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诚实的地方?先生教的学是否学好?如果发现做得不妥就立即改正。”
7、三亲四眷:泛指众亲戚
8、三瓦两舍:瓦、舍:宋、元时指妓院及各种娱乐场所。旧指富家子弟寻欢作乐的地方。
9、三折之肱:三折之肱(sānzhézhīgōng)解释:几次断臂,就能知道医治断臂的方法。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成为内行。也指高明的医道。出处:《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示例:因过你国倒换关文,见你君臣出榜招医,是我大施~,把他相思之病治好了。★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回
10、三徙成国:相传尧舜禹时期,舜在没有成为首领前,一心为公,受到百姓的爱戴。他第一次搬迁时,跟随他走的人有一个邑,第二次搬迁时,跟随他走的人有一个都城那么多,到第三次搬迁时,足有一个国家那么多。后来他被尧推举为继承人。
11、三回九转:1.形容曲折回荡。
12、三年之艾:三年之艾原意为病久了才去寻找治这种病的干艾叶,出处《孟子·离娄上》:“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13、三纸无驴:写了三张纸,还没有见到一个“驴”字。讽刺废话连篇,不着边际,文辞繁冗,连篇累牍而不得要领。
14、三曹对案:【注音】sāncáoduìàn【出处】第一殿秦广大王即差鬼使催请陛下,要三曹对案。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1回【解释】指审问对质。【用法】作谓语、宾语;指审问案件当场对质【结构】偏正式【相近词】当面对质、三头对案
15、三令五申:“三令五申”是我国古代军事纪律的简称,它最早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所谓“三令”,一令观敌之谋,视道路之便,知生死之地;二令听金鼓,视旌旗,以齐其耳目;三令举斧,以宣其刑赏。所谓“五申”:一申赏罚,以一其心;二申视分合,以一其途;三申画战阵旌旗;四申夜战听火鼓;五申听令不恭,视之以斧。“三令”与“五申”的原意是教育将士应该在点阵中或军事行动中明确作战守则。如今,“三令五申”是再三地向下级命令告诫的含义。后来,“三……五……”成为了一种语言结构,比如人们常说“三年五载”、“三番五次”等等。
猜你喜欢:
三徙成国的近义词、三纸无驴的近义词、三曹对案的近义词、三尺童蒙的近义词
三思而行的近义词、三绝韦编的近义词、三跨两步的近义词、三管齐下的近义词
三省吾身的近义词、三令五申的近义词、三年之艾的近义词、三回九转的近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