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为圭臬的反义词:视如草芥、视如敝屣
奉为圭臬的近义词: 奉若神明、奉为楷模
奉为圭臬的意思:奉:信奉;圭:意为土圭,测日影器;臬:意为水臬,古时测量水平的仪器;圭臬:比喻事物的准则。比喻把某些言论或事当成自己的准则。
奉为圭臬的拼音:[ fèng wéi guī niè ]
奉为圭臬造句:
1、冯玉祥治军,把“扬善于公厅,规过于私室”的格言奉为圭臬。
2、亚历山大?葛理翰?贝尔一生都将“天无绝人之路”的哲学奉为圭臬。
3、,后人也多将之奉为圭臬,不断引用,可见深入人心的程度。
4、有的干部把上级的每一句话都奉为圭臬,结果工作还是没有做好。
5、《鬼谷子》一书,从出世以来,一直是军师、师爷类人物奉为圭臬的必读经典。
6、他的绘画理论广泛地影响了后世画坛,有的并被奉为圭臬。
7、这是朱慈?R前世今生都奉为圭臬的信条。
8、此书遂成为中国历史上行政法规之巨典,此后宋明清各代,均重视此宝贵法典,奉为圭臬。
9、虽然还未被提升到整个社会必须要奉为圭臬的程度,但儒家学子自小学习论语,对三纲五常的理解可谓铭刻在骨。
10、奇诡之道自古就被求胜者奉为圭臬,这一点在这位剑客手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11、同时,彷徨骚动的社会对清醒的理论有着紧迫的需求,对理念执著躬行实践的名士大家,更是奉为圭臬,此所谓“贵士”。
12、两种被奉为圭臬的概念是:第一,税收减免将实现经费自给,第二,经济市场能够自我约束。
13、本月初,一群中国学者抵达津巴布韦参加一个把这种模式奉为圭臬的研讨论。
14、上层贵族的很多风气,不管好坏,被帝国普通凡人学去,皆奉为圭臬,所谓上行下效,不过如此!墨雨一个人穿梭在殿外亭园阁楼之间,远处蝉鸣虫嘶声不断。
15、十八世纪末,自然主义风靡一时,政治、经济、社会、教育、文艺等等,无不奉为圭臬。
反义词的意思:
1、奉为楷模:成语解释:楷:法式;模:模范。把某种事物当作榜样。成语举例:听说刚勇的拳师,决不再打那倒地的敌手,这实足使我们奉为楷模。(鲁迅《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2、平心易气:平心易气是一个汉语词汇,形容心情平和,态度冷静。出自《朱子语类》。
3、目不转睛:目不转睛,汉语成语。拼音:mùbùzhuǎnjīng眼珠子一动不动地盯着看。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如:清·文康《儿女英雄传》:“两手扶了膝盖儿,~地怔着。”怔还可以用吓,惊等。
4、怒目圆睁:怒目圆睁读作nùmùyuánzhēng,形容很愤怒,近义词有怒目而视、戟指怒目、金刚怒目、星眼圆睁、横眉怒目,反义词有心如止水、眉开眼笑、平心静气、慈眉善目,出自《别饿坏了那匹马》。
5、买牛卖剑:原指放下武器,从事耕种。后比喻改业务农或坏人改恶从善。同“买犁卖剑”。
6、不三不四:不三不四(bùsānbùsì):谓不伦不类,不像样子的。也指行为不端,不正派。出自明·施耐庵《水浒全传》
7、不胜其任:不胜其任(bùshèngqírèn):没有能力担当那项重任。出自《周易·系辞下》。
8、拔山扛鼎:拔山扛鼎,báshāngāngdǐng,联合式成语。扛:双手举起,本义指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气很大,也做“拔山举鼎”。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9、震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响声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用来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10、江心补漏:江心补漏,拼音jiāngxīnbǔlòu,出自《救风尘》。
11、羽翼已成:成语,意思是鸟的羽毛和翅膀已长全。比喻力量已经巩固。
12、藕断丝长:藕已断开,但丝还长长地连接着。比喻表面上断了关系,实际上仍有牵连,与藕断丝连意思相近。
13、畏葸不前:出自宋·魏泰《东轩笔录》“唐介始弹张尧佐,谏官皆上疏,及弹文彦博,则吴奎畏葸不前,当时谓拽动阵前。”解释为畏惧退缩,不敢前进。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指停滞不前。
14、遗恨千古:遗恨千古,成语。意思是遗留的怨恨永远存在下去。遗恨:至死没有化解的悔恨、不如意。千古:时间久远。
15、磊浪不羁:形容胸怀坦荡,举止不受约束。同“磊落不羁”。
猜你喜欢:
拍手称快的反义词、羽翼已成的反义词、畏葸不前的反义词、拔山扛鼎的反义词
目不转睛的反义词、震聋发聩的反义词、遗恨千古的反义词、藕断丝长的反义词
怒目圆睁的反义词、平心易气的反义词、宿弊一清的反义词、不三不四的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