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挪西辏的近义词

东挪西辏的相关词: 东鳞西爪、东山高卧、东抄西袭、东磕西撞、东完西缺、东家之女

东挪西辏的意思:挪:挪借;辏:通“凑”,聚合。指各处挪借,凑集款项。

东挪西辏的拼音:[ dōng nuó xī còu ]

近义词的意思:

1、东抄西袭:胡乱抄袭别人的文章。

2、东穿西撞:形容无固定目标,到处乱闯。同“东奔西撞”。

3、东南之美:本指东南地方生产的美物。后指东南人物中之佼佼者。

4、东风马耳:东风马耳dōngfēngmǎěr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钓有怀》诗:“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我当初劝谏你多少来,你就当东风吹马耳,反被旁人说我是苛待妾的,今日你可省得了!★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四十回

5、东流西落:指流落四方。同“东播西流”。

6、东鳞西爪:典故出处之一:清·金圣叹《金圣叹批评本水浒》第八回:“疑其必说,则忽然不说;疑不复说,则忽然却说。譬如空中之龙,东云见鳞,西云露爪,真极奇极恣之笔也。”解释:(读者)怀疑作者一定会写,作者却忽然不写;怀疑作者不再写了,作者却突然又写了。(施耐庵的文笔)就好像腾在空中的龙一样,东边的云里见一鳞片,西边的云里露出一爪,真是奇绝恣意到了极点!原意是零星片段的事物,引申为令人难窥全貌、出乎意料。典故出处之二:清·龚自珍《识某大令集尾》:“东云一鳞焉,西云一爪焉,使后世求之而皆在,或皆不在。解释:原指画龙时龙体被云遮住,只是东边画一片龙鳞,西边露一只龙爪,不见龙的全身。”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7、东讨西征:指四面出兵征战讨伐。同“东征西讨”。

8、东山高卧:比喻隐居不仕,生活安闲。

9、东野败驾:比喻自恃才高,弄巧成拙。

10、东门之役:《左传·隐公四年》:“宋公、陈侯、蔡 人、卫 人,围其东门,五日而还。”又《隐公五年》:“郑 人侵 卫 牧,以报东门之役。”后因以“东门之役”指旧仇。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吏部·汪徐相仇》:“﹝ 徐必进 ﹞与 汪(汪雅堂)为桑梓,初处丞固无香火情,比 汪 报东门之役,人亦尤其已甚。”

11、东山再起:东山再起的历史故事在江宁周边地区流传已久。江宁的东山原为土山,据说是当年小秦王赶山塞海神鞭鞭方山时掉下的一撮土,取名土山。吴开始建都于吴郡(治今江苏苏州),后筑石头城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吴国(229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三国之一,为孙权所建立,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之为孙吴(公元222年孙权称王,229年正式称帝)。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居于三国之东,故亦称东吴。东晋谢安,才学过人,但在朝廷遭到一帮小人的嫉妒,使得皇上一刻儿用他一刻儿贬他。谢安一气之下就辞官来到土山隐居,邀人下棋,落个耳根清静。他人在外,心念家,就模拟浙江会稽东山景色,在土山上大兴土木搞建筑,并改土山为东山。公元383年8月,前秦符坚率百万大军南下伐晋。此时的皇帝想起了谢安,决定重新启用他,就派员到东山,封他为征讨大都督。宰相肚里能撑船救国要紧,谢安没有推托,他回到朝廷调兵遣将,上下整顿,赏罚分明,官兵一心,要与符坚决一死战,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有才干的人。但是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不愿做官。有人推举他做官,他上任一个多月,就不想干了。当时在士大夫中间流传着一句话:“谢安不出来做官,叫百姓怎么办?”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才重新出来做官。因为谢安长期隐居在东山,所以后来把他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称为“东山再起”。

12、东风过耳: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充耳不闻,无动于衷。同“东风射马耳”。

13、东零西落:零散稀疏。形容衰败。

14、东补西凑:指各处挪借,凑集款项。同“东挪西凑”。

15、东家之女:“东家之女”这一成语,用来形容绝色的美女。

猜你喜欢:

东鳞西爪的近义词东山高卧的近义词东抄西袭的近义词东磕西撞的近义词

东完西缺的近义词东家之女的近义词东闪西躲的近义词东野败驾的近义词

东讨西征的近义词东南之美的近义词东补西凑的近义词东风过耳的近义词

东风马耳的近义词东流西落的近义词东穿西撞的近义词东门之役的近义词

东山再起的近义词东零西落的近义词东走西撞的近义词东猎西渔的近义词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