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参杀人的近义词: 三人成虎、谣言可畏、流言可畏、众口铄金
曾参杀人的反义词:不撞南墙不回头、眼见为实
曾参杀人的意思:曾参杀人(拼音:zēngshēnshārén),成语故事。这则故事告诫人们,应该根据确切的事实材料,用分析的眼光看问题,而不要轻易地去相信一些流言。然而,即使是一些不确实的说法,如果说的人很多,也会动摇一个慈母对自己贤德的儿子的信任。由此可以看出,缺乏事实根据的流言是可怕的。
曾参杀人的拼音:[ zēng shēn shā rén ]
近义词的意思:
1、参天两地:1.为《易》卦立数之义。
2、参差不一:参差不一是一个词语,形容不整齐或不一致。
3、参商之虞:参商之虞,读音shēnshāngzhīyú,是一个汉语词语,比喻人分离不得见面的忧虑。也比喻有不和睦的可能。
4、三人成虎: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作事实。
5、参伍错纵:发 音cānwǔcuòzòng释 义指交互错杂。同“参伍错综”。出 处明·唐顺之《与万思节主事书》:“活数者如揲蓍求卦之初,参伍错纵而阴阳未分者也;死数者如卦画已成之后,为九为六而阴阳既定者也。”
6、参差错落:参差错落,读作cēncīcuòluò,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错落:交错、交织的样子。词指各种不同的事物,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7、参错重出:参错重出是一个成语,形容事物错综复杂。出自《殿中侍御史李君墓志铭》。
8、曾不惨然:竟不觉得惨痛。
9、众口铄金:众口铄金,亦作“众口销金”。意指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比喻舆论影响的强大。亦喻众口同声可混淆视听。《国语·周语下》:“众口铄金。”韦昭注:“铄,消也,众口所毁,虽金石犹可消也。”明姜南《投瓮随笔·逐日表语》:“昔日位居黄閤,众口铄金;此时身谢朱崖,蔓草萦骨。”【“众口铄金”常误写为“众口烁金”,应注意。】
10、曾经沧桑:比喻曾经历大世面不把小事放眼里。
11、曾母投杼:曾母投杼,指曾参的母亲听到“曾参杀人”的传闻接连三次,便信以为真,投杼(织布机的梭子)而走,谓流言可畏。
12、参横斗转:北斗转向,参星打横。指天快峦的时候。
13、曾参杀人:曾参杀人(拼音:zēngshēnshārén),成语故事。这则故事告诫人们,应该根据确切的事实材料,用分析的眼光看问题,而不要轻易地去相信一些流言。然而,即使是一些不确实的说法,如果说的人很多,也会动摇一个慈母对自己贤德的儿子的信任。由此可以看出,缺乏事实根据的流言是可怕的。
14、曾经沧海:唐代元稹《离思》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后来用“曾经沧海”比喻曾经经历过很大的场面,眼界开阔,对比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
15、曾几何时:曾几何时,读作céngjǐhéshí,曾:曾经;几何:若干、多少。才有多少时候。指时间没过多久。
曾参杀人造句:
1、谎言与流言的可怕,犹如曾参杀人。
2、他们这伙人,这次又演出曾参杀人的故伎,企图把水搅浑。www.363233.com
3、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
4、这冤怎申,硬叠成曾参杀人。
5、他们这伙人,这次又演出曾参杀人的故伎,企图把水搅浑。
6、曾参杀人的故事证明三人成虎的可怕。
7、由于新闻媒体常常未经查证就大报导,所以社会不断上演曾参杀人的闹剧。
8、由于新闻媒体常常未经查证就大肆报导,所以社会不断上演曾参杀人的闹剧。
9、听多了这些有如曾参杀人的谣言,就连平时的伙伴也开始对他產生怀疑。
10、有人告诉曾参的母亲说:“曾参杀人了。”。
11、听多了这些有如曾参杀人的谣言,就连平时的伙伴也开始对他产生怀疑。
12、曾参杀人,积非成是;叶公好龙,似是而非。
13、如果这些没有根据的谣言一再传来,就可能发生曾参杀人的效果。
14、在非理性思维的指引下,才会出现曾参的母亲相信曾参杀人谣言。
曾参杀人的诗句:
1、曾参杀人谤《杂兴》
2、曾参杀人慈母疑《杂歌》
猜你喜欢:
曾经沧海的近义词、曾母投杼的近义词、曾几何时的近义词、曾经沧桑的近义词
曾无与二的近义词、曾参杀人的近义词、曾不惨然的近义词、参差不一的近义词
参商之虞的近义词、参差错落的近义词、参天两地的近义词、参错重出的近义词